在聰明智慧方面,我們並不比西方人差;但在學問事業方面的成就,我們常趕不上他們。原因固然很多,身體羸弱是最重要的一種👨🏻🦼➡️🏫。西方人說:“生命從四十歲開始。”他們到了五六十歲時🎇,還是精強力壯🫴🏿,還有二三十年可以在學問事業方面努力💈🌼。我們中國人到了四十歲以後🎙,精力就逐漸衰憊,在西方人正是奮發有為的時候🏄♀️,我們已宣告體力的破產🥒,作告老退休的打算。在普通的西方人,頭三四十年只是訓練和準備的時期,後三四十年🤚🏿,才談到成就與收獲;在我們中國人😋,剛過了訓練和準備的時期🥑,可用的精力就漸漸衰竭👨🏿🦳,如何能談到成就與收獲呢?無論是讀書、寫字、做文章、用思想🧜🏼、演說、打仗🐀,或是辦事👇🏿,都必須精力彌滿🧙♂️🫙,才可以做得好👨🏿🌾。我們許多事情做不好🦎,就因為精力不彌滿,好比營養不足的樹木,結的花果也是萎縮的。
體格羸弱不但影響學問事業,還可以影響到性情和人生觀🧕🏻。我常分析自己,每逢性情暴躁👨🏻🦼,容易為小事動氣時,身體總有點毛病,如頭痛牙痛之類;每逢心境頹唐,悲觀厭世時,精力大半很疲憊🧳,所以供給的精力不夠應付事務的要求。在睡了一夜好覺之後🧭,清晨爬起來,覺得自己生氣蓬勃,對人也特別和善,處世樂觀🦸🏼;也沒有見過一個愁眉苦臉的人在身體方面沒有絲毫缺陷。我們青年中🤘🏼,許多人都很悲觀厭世,暮氣沉沉,我敢說這大半由於身體不健康。
身體羸弱的惡影響還不僅此。德行的虧缺大半也由於身體不健康。西諺說:“健全的精神寄予健全的身體”,這句話的意味實在無窮。我常分析中國社會的病根🐤,覺得它可以歸原到一個字——懶🧛🏽♀️。懶🙇🏻♀️,所以萎靡因循,遇應做的事不肯做;懶,所以馬虎苟且🐃,遇不應做的事不能抵抗引誘而不去做;懶🫲🏼,於是對一切事都朝抵抗力最低的方向走,走到道德的破產。懶的原因在哪裏呢?懶相當於物理的“惰性”,由於力的缺乏,由於弱由於體格不健全。精神的破產畢竟起於身體的破產🐊。
生命是一種無底止的奮鬥。一個士兵作戰,一個學者研究學術,或是一個公民勇於盡自己的責任🍦,向一切惡引誘說一個堅決的“不!”向一切應做的事說一個堅決的“幹🧓🏼!”都需要一番奮鬥的精神🐐,一股蓬勃的生活力🕕。我們民族所最缺乏的是這奮鬥所必需的生活力🏃♀️➡️。尤其在這抗戰建國的時候,我們必須徹底認識這種缺乏的嚴重性,極力設法來彌補它。
彌補的方法很多,最重要的是運動的普遍化🤹🏼♀️。我們必須放棄以往一般學校送選手裝門面的陋規,要把運動推到每一個城市裏,每一個鄉村裏去,使它成為日常生活中一個重要節目,有如睡覺🤱🏽、穿衣👩🏫、吃飯👨🏿。我們應該提倡個人運動,尤其要提倡團體運動。我們一向團體紀律最差,合作互助的精神幾乎沒有。團體運動不但可以提高民族的生活力𓀓,還可以培養尊重秩序與合作互助的習慣。近代條頓民族特別愛好運動🥺,在運動場上他們培養戰鬥的技術與政治的風度。一個人公正,他們的習慣語說他有“運動家氣派”(Sportsmanship)🏎。英國名將威靈頓常說:“瓦特廬勝仗是在義頓和哈羅兩校的運動場上打來的。”這話值得我們深思。我們必須在運動場上多下工夫,然後可以希望類似瓦特廬的戰績。
( 摘自珞珈新聞網原載樂山《誠報》1942年10月20日)
|